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和趨勢、信息化市場規模如何?21世紀是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時代,面對全球范圍的信息化浪潮,我國必須及時調控自身發展故略、搶占戰略制高點、信息化全力推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。未來幾年,我國信息化行業企業總資產的規模將有所提高,資產主要還是集中在頭部企業。
信息化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,從以物質與能源為經濟結構的重心,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。信息化代表了一種信息技術被高度應用,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,從而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,個人行為、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于合理化的理想狀態。同時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的,不斷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、社會結構從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狀態的一段持續的過程。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同步推進。從信息化發展趨勢看,當今世界,科技創新正推動經濟和社會格局加速重構,數字與實體深入交融,信息化技術發展進入全面滲透、跨界融合、加速創新的新階段,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5G通信等新技術正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。
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《2022-2027年信息化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》顯示
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持續深化,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。特別是國家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頂層設計,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“加快建設數字經濟、數字社會、數字政府,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”,我國網絡空間治理將更加高效,網絡安全保障將更加有力,信息化驅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將更加強勁。
到2025年,全面形成與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民政信息化發展新局面,體系規劃設計更加完善,統籌協調機制更加有效,數字技術與民政工作融合更加深入,民政領域網絡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,基本民生保障精準化、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、基本社會服務便捷化取得明顯進展,信息化在促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、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。
工信部對外發布的《"十四五"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》明確:到2025年,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、更深程度、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,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,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,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.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%,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%,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%,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%。
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日臻完善,企業的競爭必將也是越來越激烈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要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,必須提高企業自身的綜合素質。培養人才、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,這不僅是提高企業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,也是市場競爭中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效途徑。
在“十四五”信息化發展主要指標中,《規劃》在數字設施方面,預期到2025年,網民規模增長為12億;5G用戶普及率增長為56%;1000M及以上速率的光纖接入用戶增長為6000萬戶;IPv6活躍用戶數增長為8億。
《規劃》提出,到2025年,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,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。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,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,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,數字社會建設穩步推進,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全面提升,數字民生保障能力顯著增強,數字化發展環境日臻完善。
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,分析信息化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,挖掘信息化行業的市場潛力,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,提供對產業規模、產業結構、區域結構、市場競爭、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,清晰發展方向。
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?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,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《2022-2027年信息化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》。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、研究、分析,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、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、市場規模、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,評估行業投資價值、效果效益程度,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,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。
來源:互聯網